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华侨珍藏五邑名医著作 不远万里寄赠江门学校

2020年11月26日 15:18    来源:羊城晚报

  华侨珍藏五邑名医著作 不远万里寄赠江门学校

  记者陈卓栋,通讯员江讯、张叶青、谭耀广摄影

  日前,江门市江海区陈伯坛实验学校收到一份珍贵礼物——线装本《麻痘蠡言》。记者了解到,该书是由近代广东四大名医之一陈伯坛所著。而陈伯坛实验学校早期的校舍、教学楼正是由陈伯坛后人参与捐资建设的,校内还有一座陈伯坛雕像。因此这本书可算是“落叶归根”。

  该校校长黎太福说:“我们必将好好保存典籍,让《麻痘蠡言》走进大众视野,让中医药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用药大胆留“陈大剂”美名

  根据广东江门中医药学院整理的资料,祖籍新会县外海乡(今属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的陈伯坛,是岭南著名的伤寒学派鼻祖、近代广东四大名医之一。他出身贫家,得族亲资助入学,熟读经史义理,酷爱中医,一生苦研医圣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并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著均融会贯通。

  行医50余年,陈伯坛以精、警、整、醒四字为医术,诊病用药,不喜墨守成规,尤其用药方面,异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剂量。

  对陈伯坛生平研究甚深的江海区外海街道前文化站站长陈长胜介绍,陈伯坛往往用速效主治方对病人大胆下药,处方味数不多,药简效专。对有些病症,由于诊断精确,故以重剂投之,取效神速。故“陈大剂”的美名至今还在外海流传。

  医者仁心济贫困淡泊名利

  医者仁心,陈伯坛淡泊名利,救死扶伤无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陈伯坛在广州书坊街挂牌行医,实行“富者多取而不伤,贫者减免而受惠”的宗旨,门诊只收诊金二毫钱。因医术精通,每日求诊者逾百人,他不辞辛劳,全心全意为病人看诊,不论贫富都一视同仁。

  据《新会县志》记载,曾有一个友人,筹办药局,欲借“陈伯坛”的大名,以招徕生意,愿给陈伯坛一份红股,并送其一辆小车,但陈伯坛果断拒绝,他说:“我行医以济世救人为宗旨,拿我当招牌做生意万万使不得。”

  海外华侨将藏书寄回学校

  黎太福介绍,陈伯坛一生笔耕不辍,著有《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麻痘蠡言》3部专著共80多万字的医学著作,给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据记者了解,《麻痘蠡言》是陈伯坛撰著的一部儿科类中医文献,刊于1933年,从营卫、气血、阴阳角度论述麻痘发病顺逆等,提倡去繁就简,诊治方法简便实用,反对用苦寒之品,体现了岭南医学的实用性特色。

  黎太福说,此次学校收到的线装本《麻痘蠡言》来自祖籍佛山的华侨梁新生先生。梁新生祖父曾与陈伯坛结缘,获此书后,一家三代珍藏至今,考虑到家中目前无人从医,不能将该典籍发挥最大作用,故将其寄回陈伯坛实验学校,希望校方能物尽其用。

  黎太福表示:“我们必将好好保存典籍,切实增强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让学生从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将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让《麻痘蠡言》走进大众视野,让中医药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