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厦门歌仔戏《侨批》成功在京展演 一封“侨批”尽展中国心

2022年07月18日 15:09    来源:福建日报

  厦门歌仔戏《侨批》成功晋京展演

  一封“侨批”尽展中国心

  本报记者 林泽贵 通讯员 白舟 文

  “很感人,福建抓住了一个好题材!”看完来自厦门的歌仔戏《侨批》后,北京戏迷冯刚立即在微信朋友圈如是点评。

  7月16日晚,由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创排的《侨批》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展演,收获满堂彩。此次晋京展演,是《侨批》以其作为“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经过精心修改打磨、三改三演之后的成果,在首都舞台首次接受专家和观众的检验,展现福建文艺界、厦门文艺界坚守匠心的创作成果。17日,歌仔戏《侨批》还在北京举行专家研讨会。

  将乡愁搬上舞台

  作为我省历经数年、倾力打造的一部反映华侨华人题材的剧目,《侨批》创造性地将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搬上戏曲舞台,通过一封封“侨批”及其背后的故事,再现闽南华侨远渡重洋的艰辛创业史和敢闯敢拼的开拓精神,把华侨华人深厚的家国情怀立在舞台上,用文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在闽南语中,“批”指的是信件,“侨批”就是海外华侨华人寄回家乡的信,是一种银信合一的特殊寄汇方式,每一封“侨批”都装满了华侨华人对亲人和故土的深情。2013年,由福建和广东两省联合推荐、国家档案局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我省首个入选的世界记忆遗产。

  厦门著名剧作家曾学文以此创作出《侨批》,作为自己“歌仔戏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华侨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留下了宝贵的‘侨批’文化和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力量至今还流淌在中国人身上。”曾学文说,“这部作品着力发现‘侨批’背后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用文艺的形式展现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当晚演出结束后,很多业界专家跟观众都认为,福建选择了非常独特的“侨批”文化,抓住了一个国际性的题材,非常有价值,题材的独一性是戏剧舞台上的一个重大收获。歌仔戏《侨批》的上演,让越来越多人认识了“侨批”,看见“侨批”背后的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心,也看到了福建对这一世界记忆遗产的艺术转化与呈现。“这部作品给我的感受非常震撼,我觉得这部戏既是艺术的又非常具有现实性,它利用空间的转换把华侨和侨眷两地分居的故事展现得特别直观和动人。”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学术交流研究部主任胡修雷说,“我觉得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侨批’、表现侨文化,能更好地把我们的中国故事推广出去,希望未来有更多优秀的艺术载体去挖掘去传播我们侨文化中的闪光点。”

  坚守剧种个性

  福建是著名的侨乡,《侨批》创作演出过程得到中国侨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当晚,中国侨联也组织了许多在京海外华侨华人代表来到现场。

  “这是我第一次看歌仔戏,来的时候我还在想会不会听不懂、看不懂。”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冯鑫鑫说,看完后觉得真的是主题鲜明,代入感极强,“特别是主人公展现出来的精神也给我们当代人做了很好的指引”。

  歌仔戏剧种个性与“侨批”故事相得益彰,也是《侨批》被多方点赞的一个闪光点。一名观众说,用闽南人喜闻乐见的地方传统剧种——歌仔戏,来挖掘、呈现“侨批”这一题材,本身就非常有意义,而且歌仔戏音乐的悲情色彩,也特别适合演绎离愁别绪,讲好这段荡气回肠、情感浓烈的中国故事。音乐设计江松明还打破常规,在秉持歌仔戏剧种特色的前提下,将交响乐配器手法融入歌仔戏音乐的创作,并对唱腔板式进行多种多样的变化,拓展了歌仔戏剧种的音乐功能,烘托了作品的命运感,紧紧抓住了现场观众的心。“作为一名侨胞同时也是一名闽南人,有幸在北京听到这么浓厚的闽南文化色彩的歌仔戏感到非常亲切。”特地赶来观演的北京厦门企业商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平谷区侨联副主席王莉说,当剧中的第一句闽南话响起的时候,一下子就把她带入儿时的记忆里。

  因为情感的脉脉相通,《侨批》自首演以来,多次走进侨乡演出,并通过云端展演走进东南亚,受到当地华侨华人的热情关注。他们不仅为作品叫好,还期待能够在线下看到这部福建好戏。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主任林德和表示,此次晋京展演之后,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将尽快开展《侨批》的全国巡演,并寻找机会把这部作品带到更多国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