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首页 > 地方侨务 > 正文

走访广东澄海:华侨不忘桑梓 赤子情深

2022年08月15日 15:08    来源:中国侨网





澄海东里镇苏北中学的礼加礼堂 周沁瑜 摄

  中国侨网汕头8月15日电 题:走访广东澄海:华侨不忘桑梓 赤子情深

  作者 程景伟 林沐青 吴涵

  广东汕头澄海是侨乡,曾经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华侨人物。日前,“澄海华侨与侨乡社会调查”研学营的大学生们,走进汕头澄海,参观走访侨领故居,寻访华侨支援祖国抗战、兴资办学、回馈家乡的故事。

  在澄海早期华侨革命者朱叟林故居的廊下,隆都镇前美村原党委副书记陈作松为同学们讲述朱叟林的故事。1926年,从上海求学归来的朱叟林在凤山小学成立了澄海第一个团支部。次年,经中共潮梅特委批准,他成立澄海第一个党支部,即中共澄海支部,并任支部书记。大革命失败后,朱叟林避居泰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同侄儿朱维崧回国,奔赴延安抗日,后转战于冀中,冀南一带。”陈作松感叹:“当时的华侨革命者具有崇高的牺牲精神,生活也十分简朴。”

澄海后沟革命史展览馆 黄凯越 摄
澄海后沟革命史展览馆 黄凯越 摄

  澄海隆都镇后沟村是著名的红色侨乡,该村的许氏家族也涌现出许多革命华侨人物。1927年,中共澄海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后沟大祠堂许氏宗祠召开,后沟村成为第一届中共澄海县委的诞生地。革命人士许秩西为澄海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1928年,许秩西避难泰国。在曼谷,他负责印刷工会领导工作,参与反帝大同盟,先后在后沟小学、隆都中学等建立“隆都华侨抗日救护训练班”,发展党员。

  澄海区东里镇是红头船的故乡,抗战时期闻名全国的爱国侨领蚁光炎原籍就是东里镇。樟林作为重要商埠,曾催生出众多的华侨家族,新陇荥阳里大夫第的郑氏家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泰国曼谷经营米贩业,曾办有三座火砻碾米,置有一座大米仓“霖兴栈”。当年,每月有四艘红头船陆续往返于樟林、新加坡、曼谷等地之间,促进了家乡与东南亚地区的经贸来往。

  改革开放后,旅泰侨胞蓝健龄、旅港同胞叶淑婉和郑氏家族积极回报家乡。1991年,澄海东里镇苏北中学重建校舍,蓝健龄带头捐资,其他侨胞也纷纷慷慨解囊,建设了拥有34间教室的教学大楼。与此同时,蓝健龄还发动旅居泰国的郑翼平家族、郑诒炎家族等捐资,兴建碧波图书馆、礼加礼堂、诒森体育场以及学校大门等建筑。在他们的捐助下,东里培养出一代代优秀人才。

  在澄海,华侨爱国爱乡的故事不胜枚举。东里镇樟林一带曾流行一句俚语“痒去又庐鑢”(大意是“痒的话就到又庐的外墙去蹭一蹭”),所指的“又庐”即是位于东里镇樟林古新街的黄敏如旧宅。旅居暹罗(泰国的旧称)的华侨黄敏如37年间多次回国,他热心樟林慈善事业的赤子情怀,至今仍然受人称道。

  回望百年余历史,华侨们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桑梓之情令人动容,其慷慨捐资、造福乡亲的善举,也势必为后人所铭记。(完)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