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侨办领导 主要职能 组织机构
海外联谊 文化宣传 华文教育 经济科技 国内侨务 政策法规
地方侨务 侨爱工程 海外乡情 定点帮扶
通知公告 政务服务 课题研究 信息公开
视频专题 中国侨网
新世纪伊始,工作千头万绪。侨办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侨胞服务,替他们排忧解难,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著名侨乡福建省侨办主任林爱国日前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作如上表述。 让侨房物归原主 林爱国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海外侨胞向侨办投诉最多的是侨房落实问题。八十年代以来,落实侨房政策的产权部分已全部完成,但房屋使用权仍有一部分没有解决。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谁负责让侨房里的人搬出来,找不到法律依据。 林爱国说,“当前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省里已出台相关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两年内把侨房使用权归还房主。目前尚未归还使用权的虽然仅有十几万平方米,只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但二十多年没解决,于情于理是我们不对。” 让华侨农场走出困境 “自一九五三年起至七十年代末,福建省相继创办十七个华侨农场安置归难侨。在计划经济年代,让归难侨以国营农场职工身份拿工资,收入、生活优于当地农民,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他们的优惠政策。”林爱国说,“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迅速上升,‘吃大锅饭’的华侨农场由于体制问题,职工收入远远落后于当地农民,华侨农场失去了优越性。” “一场一策”是福建省侨办引领华侨农场走出困境的新举措。 林爱国解释说,“‘一场一策’就是根据十七个华侨农场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一个农场一个对策,选择符合各自发展特点的新途径。例如,帮助适合发展农业的华侨农场引进优良品种,生产有科技含量的高效生态农业产品,发展高新农业;自然环境差的地方,撤场移民;还有象紧邻莆田工业区的莆田华侨农场,由于工业区发展快,但空间小制约其发展,将莆田华侨农场并入工业区,工业区扩大了,农场职工变成工业区工人,解决了农场职工就业问题,也使地方得到实惠。” “大海能养更多的鱼”。林爱国说,“华侨农场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使其融入当地社会,这点非常重要。鼓励全体职工、各生产部门全面融入当地社会,变为当地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一思路,一九九九年六月我省已全部完成华侨农场移交地方的工作,并增挂华侨经济开发区的牌子,可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发挥侨办和地方政府这两个积极性。尽管时间不长,但好处已显现出来,农场职工生活明显好转,地方经济发展也有了施展拳脚的空间,双方积极性都很高。” 助西部开发一臂之力 林爱国最后说,“西部开发是国家大局,我们要利用福建的优势为西部人民出点力。根据国家‘结对子’的要求,我们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结了对子。今年春节后将组团赴宁夏考察,了解他们的需求,摸清他们的发展思路,利用我省海外渠道多,牵线搭桥,共同发展。”(完) (中新社北京2001年1月19日电,记者:刘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