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厦门市侨办主任黄美缘:侨是厦门的重要优势

    当你路过厦门大桥,远眺规模宏大、国内罕见的侨建学府——集美学村;当你登上气势磅礴、五星布局的嘉庚楼群主楼、高21层的颂恩楼顶端,俯看中国第一所侨办大学——厦门大学;当你走进中国首屈一指的华侨博物院,重温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和众多侨胞爱国爱乡的感人事迹,你一定会感到强烈的震撼。
    
    天上有颗陈嘉庚星,厦门有无数“侨”星闪耀。无疑,嘉庚故乡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华侨之城,这里丰富的人文财富和勃勃生长的经济生活无一渗透着“侨”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厦门特区创办20多年来,在这片热土,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投资创办的现代化工厂、大型商厦、写字楼甚至码头,捐资兴办的学村、医院、道路等公益项目,都融入到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中;在这个侨乡,归侨侨眷、海外华商和留学回国人员辛勤耕耘,扎实工作,投身到海湾型、大厦门的建设热潮中。
    
    “侨”为厦门增光彩,厦门为“侨”筑乐土。2002年12月25日上午,我们“厦门侨乡纪行”采访团在新华路78号华建大厦7楼采访厦门市侨办主任黄美缘,对“侨”与厦门发展的互动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向来低调、把记者镜头和版面语言让给基层、让给侨界的黄美缘破例向众多媒体记者介绍了厦门的侨务工作,她津津乐道的是“侨”的独特贡献,深情赞扬的是“侨”的爱国精神。她说,去年10月第41回旅日福建同乡恳亲会特地选择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举行,表达海外侨胞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强烈心愿,旅日侨领还带着儿孙参观华侨博物院,了解华侨先辈漂洋过海的艰苦创业历史,了解华侨支持祖国抗日战争的事迹。虽然他们身在日本,但爱憎分明,十分可敬。黄美缘由衷赞美。她还举例说:同安有个侨亲为了助家乡一臂之力,投资数千万元在新店办了一家工厂,那里地价并不便宜,投资成本不低,华侨图的是什幺?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说华侨投资主要是驱利动机起作用,我还是坚持认为他们带有感情因素,更多想的是家乡的发展、祖国的强盛。黄美缘感慨地说:“侨”为厦门的发展立了很大功劳,厦门特区的崛起为归侨侨眷海外华商发展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荣誉市民七成是“侨”
    
    说起“侨”在厦门的地位和作用,黄美缘用“三个重要”来阐述。她认为,“侨”是厦门的重要优势,是厦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力量,是解决特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因素。海外华商一直是特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投资者和参与者,截止2002年11月,全市累计利用外资项目5688项,实际利用外资129.5亿美元,其中侨港澳资企业有2917家,实际到资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56%。广大海外侨胞继承陈嘉庚精神,发扬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热心捐助家乡各项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接受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赠共计5.4亿元人民币,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厦门市接受捐赠额呈上升趋势,共计近4亿元。
    
    为褒扬对厦门建设和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华侨华人、外国友人,自1995年以来,根据厦门市人大立法颁布的有关条例,厦门市人民政府相继授予140位人士为“厦门市荣誉市民”称号,其中华侨华人占厦门荣誉市民总数的近七成。目前,“厦门市荣誉市民”评委会就设在市侨办,厦门市侨办不仅认真负责地做好评审、举荐工作,还与厦门市公安局联合发文,给予“荣誉市民”3—5年的多次免签证、签注的礼遇。
    
    引资引智做平台
    
    对厦门“港口侨务”特色,黄美缘一班人倍加珍惜。祖籍厦门的海外华侨华人共有46.8万人,分布在73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有30万归侨侨眷,其中归侨侨眷知识分子5000多人,是一个素质强、层次高、联系广的群体。同时,厦门以较好的海港、空港、信息港等优势,成为闽南“金三角”及全省、全国各地海外侨胞进入中国大陆的主要港口和中转站,每年都有数十万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及外国友人从厦门出入境。这使厦门市侨务工作的对象覆盖整个闽南地区,并向全省、全国延伸。
    
    面对侨务工作社会化,侨办的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弱化的局面,厦门市侨办没有失落,没有泄气,始终保持昂扬的士气和创新的勇气。他们通过纵向和横向合作,整合侨力资源,在2002年7月、9月相继举办“海外华商与中国企业深度合作大会”、“厦门市2002年海内外科技经贸交流会”,给海内外厂商、专业人士交流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引资引智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深度合作大会吸引了国内外1000多位厂商就200多个项目进行洽谈,达成21项合作意向;厦门市首次吸引民间资本投资2项公用事业,首期投资3亿元。黄美缘说,厦门“九·八”前夕,海外百名博士、专才带来400多个合作交流项目,与国内300多家企业、单位代表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洽谈,为海外学子回国创业服务架设了桥梁。
    
    作为两大盛会的组织策划者,黄美缘深有体会地说,侨务部门引资引智做平台,建立在广泛联谊基础上,切入了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自身发展的需求,切入中国经济建设的主题,受到海内外广泛好评。2003年,国务院侨办将介入主办“科技经贸交流会”,扩大规模和效果。同时,厦门市侨办还将参与4月“台交会”,并拟举办“华裔中青年企业家携手厦门”等活动。
    
    机关效能建设零投诉
    
    与侨有缘,为侨服务。身为印尼归侨,黄美缘自1997年担任厦门市侨办主任以来,带领同事努力把厦门市侨办办成“海外华侨和归侨侨眷之家”。
    
    近年来,厦门市认真贯彻《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我省涉侨法规,并制定实施《厦门归侨侨眷保护条例》,在立法、普法宣传、执法检查等方面推进侨务法制化建设,切实保障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统计显示,一年来,厦门市侨办为“三侨”考生报考高校出具身份证明127份,为153位港澳侨学生来厦就读中小学出具介绍信,协助在厦学习的侨生办理签证延期手续。认真受理涉侨来信来访305件(次),办结率为96%,被国侨办授予全国侨务信访先进单位,在厦门市机关效能建设评比中达到零投诉的目标。
    
    厦门市侨办深知,办好现有侨资企业,可以带动一大批企业。黄美缘说,为侨资企业服务是项系统工程,我们常年坚持走访制度,倾听侨企呼声,及时了解企业经营中的难题。一年来,共走访侨资企业35家,召开3场侨企代表座谈会;突出重点,做好荣誉市民在厦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协调有关部门为侨企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增资扩产、提高效益。如帮助菲律宾客商黄先生开发的光明大厦协调审批手续和印尼华侨魏先生兴办的企业处理跨省经济纠纷案,被市长张昌平作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的范例加以肯定。
    
    “侨帮侨”不畏难
    
    谈到2003年工作,黄美缘胸有成竹。她说,新的一年,厦门市侨务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发挥侨务工作优势,把为侨服务和为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继续发挥“港口侨务”优势,锁定一批侨团、商社、侨领和专业人士,建立留学生眷属资料库和归侨侨眷知识分子资料库,加大国外侨务工作的联谊与交流的力度,为招商引资、招才引资服务。国内侨政工作任重道远,依法护侨,根据省侨办和厦门市政府的要求,加大清退侨房使用权的工作力度,集中攻坚,今年要基本完成300多户“有房不退”户的清退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社区侨务工作新领域;深入基层,救济贫困,继续把鳏、寡、孤、独等归侨侨眷特困户纳入生活保障线。
    
    黄美缘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不能忘记还有一批生活在贫困边缘的归侨侨眷。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厦门市侨办已经向侨资企业发出征询表,将与有关部门联络,举办“侨帮侨”就业洽谈会,为50名下岗归侨、侨眷职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推动“侨帮侨”结对子助学活动,为100名贫困归侨子女解决上学难的问题,鼓励归侨侨眷自强自立、突破困境。
    
    在这寒冷的冬天,黄美缘关心侨界弱势群体的一席话,让人听了心里暖洋洋的。新年之际,我们祝福海内外携手齐心,厦门华侨之城更加美丽温馨。(福建侨报记者:陈鸿鹏、屈晨露)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联系方式:gqb@gqb.gov.cn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
[京ICP备0507210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