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港澳侨胞积极捐助江苏公益事业 每年超亿元

2005年10月26日

    
    江苏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有6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江苏省各地共接受各类捐赠达680多宗,款物折合人民币6.49亿。年均接受捐赠超亿元,接受捐赠数额不断上升。海外捐赠饱含华侨的拳拳赤子心,所捐钱物管理和使用状况如何,从10月24日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对《江苏省华侨捐赠条例》进行执法检查。
    
    江苏省侨办主任韩健民介绍说,从捐赠的钱物上看,华侨捐赠以货币为主,实物捐赠为辅,在全部捐赠中,货币捐赠占85%左右。从捐赠的领域或使用上看,主要是资助办学和改善办学条件、设立奖助学金等,除此以外,用于发展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赈灾济贫等方面的捐赠也比较集中。从捐赠的形式上来看,既有个人、家庭的,又有团体的;既有以侨胞、港胞捐赠为主的,也有以侨引外的。从接受捐赠的情况看,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多次捐赠,如港胞朱恩馀先生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其父朱敬文捐赠的基础上,又陆续对小学、中学、大学、医院、社会福利机构等各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捐赠达1亿多元人民币。从捐赠的人群看,名人学者和大企业家比较多,如李政道、吴健雄、贝聿铭、李昌钰、唐仲英、曾宪梓等。从捐赠人群的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美国、日本、英国及中国港澳地区。
    
    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捐赠,对教育方面的促进作用最大。邵逸夫先生捐建的校舍达46.33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受赠学校的办学条件;朱敬文基金会捐赠的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图书馆,总投资7200万,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3700人阅读;华侨和港澳同胞在高校和中小学设立的各种奖、助学金超过70个,资金发放总额超过3000万元,使一大批品学兼优或家庭贫寒的莘莘学子获得了奖励和资助等。
    
    2000年4月1日,江苏省颁布实施《江苏省华侨捐赠条例》,使华侨捐赠的资金和项目管理更为规范。省教育厅在接受使用邵逸夫先生捐赠过程中,制定了《邵逸夫先生捐赠项目管理办法》,对建设工程项目立项、审批、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资金拨付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建设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受到教育部和邵逸夫先生及基金会的赞赏。各有关学校也根据《华侨捐赠条例》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了捐赠收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等,确保捐赠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捐赠形成的资产的安全,切实维护捐赠人的权益。对主要由捐赠人出资兴建的学校或校舍,江苏省教育厅均尊重捐赠人的愿望予以命名。目前全省有邵逸夫先生命名的中小学40余所,田家炳先生命名的中小学8所。
    
    为了改变江苏省苏北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较落后的情况,江苏省侨办于1994年开始启动“筑基计划”,共接受捐赠款2283万元,在苏北地区11个县新建和改建了286所乡村小学,受益学生达数十万人。
    
    不过,当前华侨捐赠的管理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捐赠项目的上报登记备案意识淡薄,一些受赠单位的跟踪服务做的还不够好。江苏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将详细了解现状,并向政府部门通报有关情况,以解决捐赠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华报业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