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积极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发展

2005年11月21日

    
    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征程,中国安置归侨、难侨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华侨农场,紧随时代步伐,对外开放,发展经济,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让广大归侨侨眷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现有84个华侨农场,去年其国内生产总值85.4亿元人民币。华侨农场在发展经济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农场和职工的经济收入。去年中国华侨农场职工年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6%,今年,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职工年人均收入又比去年有更多的增加。
    
    华侨农场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投资环境的改善,许多华侨农场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的热点。广西华侨农场仅去年和前年就协议引进项目84个,近百亿元人民币;广东省华侨农场到去年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536家外商投资企业在该省华侨农场落地,福建省华侨农场至今已引进外资项目38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近8亿美元。
    
    华侨农场发展经济的同时,以人为本,从归侨侨眷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完善华侨农场职工养老保险机制,全国华侨农场全面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18.4万多人参加养老保险统筹,正常缴费,退休人员正常领取养老金,解决了“老有所养”问题。
    
    “侨居造福工程”是近年中国侨界的又一项“民心工程”。数十年前,中国政府为及时安置被迫回国的归侨难侨,在华侨农场赶建了大量安置房,经过数十年的风雨侵蚀,许多房屋成为危房。为改善农场归侨难侨的居住条件,四年来,全国华侨农场改造职工住房70万平方米。海南省五个华侨农场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改造完成职工住房5万多平方米,1200多户、4000多人住进了新房。
    
    中国84个华侨农场场长20日聚集福州,总结“侨居造福工程”和社会养老保险纳入地方社会统筹经验,推进华侨农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李海峰表示,国务院侨办将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坚持以归侨侨眷为本,加快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努力推动华侨农场构建和谐社会。(中新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6-10-68327530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4版权所有 中国侨网技术支持